篇名
全國國土計畫之重點研習(七)-土地利用與土地政策之模擬試題,許文昌老師
作者
許文昌
日期
2018/07/19
內文
◎試述極端氣候下,氣候變遷之土地使用議題及調適策略?
【答】
(一)土地使用議題:
- 高山及山坡地:
- 自然災害頻傳加上高山及山坡地土地使用方式,持續加劇自然災害的衝擊,並造成生態環境保育與水資源供給的困境。
- 都會地區持續擴張,壓縮平原地區農業發展,並進一步刺激山坡地開發。
- 原住民族聚落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改變設施供給模式,亟須因地制宜的彈性。
- 平原地區:
- 農業發展受到都市及製造業擴張的衝擊,導致農糧安全風險逐漸升高,亟待保護農糧生產環境。
- 水資源豐枯不均,因應農業及產業發展及生態保護,亟待推動流域及海岸整合治理。
- 都市及鄉村集居地區:
- 都市及產業發展排放溫室氣體,持續加重熱島效應及極端氣候的衝擊。
- 都市及城鄉基盤設施未及因應氣候變遷及具危險性工業的發展,引起都市城鄉及其周邊地區的安全議題,亟待檢討與轉型。
- 城鄉、產業及農業發展受到極端降雨與乾旱風險的威脅,如何透過土地使用策略以減緩災害衝擊及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變遷,挑戰嚴峻。
- 部分城鄉居住空間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可能不再適合居住,這些遷居戶的安置議題應事先思考及妥予因應。
- 海岸、離島及海域:
- 極端氣候及自然災害使海岸聚落及工業區安全議題更加嚴峻,亟須調整土地發展策略,降低氣候變遷風險。
- 端氣候加劇離島連外交通的瓶頸;水電基礎公共服務不足,限制離島產業及社會發展。
- 氣候變遷使海岸及海洋生態面臨更強的外部衝擊,連帶影響沿岸及離島社區的經濟與生活,亟須加強生態資源保育。
(二)土地使用調適策略:
- 高山及山坡地:
- 坡地農業利用應加強災害防治,並兼顧水源地維護及基礎設施安全。
- 檢討山區城鄉及產業發展之潛在風險及研析轉型調適方式;加強坡地住宅及坡地農業之暴雨逕流、崩塌潛勢監測及相關保全措施。
- 原住民族聚落周邊指認高風險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微型基盤公共服務設施並加強環境監測。
- 平原地區:
- 維護農地資源及灌排系統,以確保糧食安全。
- 持續監測河川系統洪枯流量變化,推動脆弱環境集水區治理。
- 強化水源調配機制及系統,並降低水資源相關設施環境衝擊。
- 都市及鄉村集居地區:
- 加速推廣大眾運輸、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自行車及人行步道系統,並落實及增修相關法規與補助政策,以減少建成地區溫室氣體排放,並推廣韌性都市規劃。
- 都市發展及產業配置應考量乾旱潛勢及水源供需,強化保水儲水及緊急備援用水措施規劃。
- 因應氣候風險類型及社會長期發展趨勢,檢討基盤設施區位及型態。
- 優先保留都市及鄉村之開放空間,並增加樹木覆蓋面積及滯洪功能,以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儲存能力,並緩衝氣候變遷及暴雨衝擊。
- 透過公有土地活化、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多元更新及大眾運輸導向土地使用規劃,並考量高齡化社會的趨勢,提供中繼基地或其他方案,規劃氣候變遷調適遷居戶容納空間,以容納遷居戶。
- 海岸、離島及海域:
- 強化海岸都市、鄉村及工業區安全:
- 考量海平面上升及海嘯潛勢,設置必要安全維護設施。
- 考量環境容受力,集中發展相關人工設施,儘可能保全自然環境之完整性。
- 加速推動海岸工業區調適計畫,強化安全維護及生產穩定性。
- 配合氣候變遷風險及海岸侵淤狀況,調整沿海土地使用強度與類型:
- 城鄉發展地區應依據土地使用類型、建物密集程度,研擬整體性海岸災害潛勢防治策略。
- 沿海低地之都市發展、土地使用及資源利用,應考慮海平面上升衝擊,設置緩衝帶並降低開發利用強度。
- 強化離島地區公共服務與儲備能力:
- 維持對外交通聯結及建立物資儲備機制,強化島嶼環境之社會應變力。
- 因應乾旱風險,開發新興水資源、建置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以及污水回收利用系統,健全島嶼水資源自給自足能力。
- 強化海岸及海洋生態保育:
- 加強海岸及海洋相關保護區劃設及管理,保全漁業及相關產業生產的生態基礎。
- 無人離島、礁石應以保育優先,避免人為開發利用。
- 整合保育相關機關政策及執行計畫,提供海岸及海洋保護與使用之規劃參考。
- 強化海岸都市、鄉村及工業區安全:
【資料來源:全國國土計畫,內政部,民國107年4月30日】
關鍵詞
全國國土計畫、土地利用與土地政策、土地使用議題
延伸學習
該期刊-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