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外部效果,許文昌老師
作者
許文昌
日期
2023/03/16
內文
外部效果分為外部成本(亦稱外部不經濟)與外部利益(亦稱外部經濟)二種。
(一)外部成本
- 意義:土地開發或土地利用時,有一部分成本由開發者自己負擔,稱為私人成本或內部成本;另有一部分成本不由開發者自己負擔,而由社會整體負擔,稱為外部成本。
- 私人決策與社會決策不一致:外部成本造成私人決策與社會決策不一致,導致市場失靈之結果。如圖(一)所示,D表示土地開發利益曲線,S表示土地開發之私人成本曲線。由D與S之交點,決定私人土地開發之開發成本P0與開發數量Q0。如果私人土地開發存在外部成本,S’表示土地開發之社會成本(私人成本 + 外部成本 = 社會成本),則由D與S’之交點,決定社會土地開發之開發成本P1與開發數量Q1。由此可知,如果未加入外部成本,開發者將以偏低之開發成本開發過多之土地數量。
- 外部成本內部化:政府對外部成本予以課稅,使外部成本由開發者負擔,則開發者開發土地之數量將由Q0減少至Q1。
- 舉例:私人開發山坡地,除開發者自己負擔之開發成本(私人成本)外,亦造成土石流潛在風險增加(外部成本)。如果政府將外部成本予以內部化(如課徵開發影響費),將使山坡地開發數量減少。
圖(一) 外部成本
(二)外部利益
- 意義:土地開發或土地利用時,有一部分利益由開發者自己享受,稱為私人利益或內部利益;另有一部分利益不由開發者自己享受,而由社會整體享受,稱為外部利益。
- 私人決策與社會決策不一致:外部利益造成私人決策與社會決策不一致,導致市場失靈之結果。如圖(二)所示,S表示土地開發成本曲線,D表示土地開發私人利益曲線。由D與S之交點,決定私人土地開發之開發利益P0與開發數量Q0。如果私人土地開發存在外部利益,D’表示土地開發之社會利益(私人利益 + 外部利益 = 社會利益),則由D’與S之交點,決定社會土地開發之開發利益P2與開發數量Q2。由此可知,如果未加入外部利益,開發者將以偏低之開發利益開發過少之土地數量。
- 外部利益內部化:政府對外部利益予以補貼,使外部利益由開發者享受,則開發者開發土地之數量將由Q0增加至Q2。
- 舉例:私人辦理都市更新,除開發者自己享受之開發利益(私人利益)外,亦造成都市機能復甦(外部利益)。如果政府將外部利益予以內部化(如租稅減免、容積獎勵等),將使都市更新數量增加。
圖(二) 外部利益
(三)結論
- 外部成本造成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之分離,外部利益造成私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分離。
- 庇古(Pigou)主張,政府應對外部成本課徵租稅(此種租稅,稱為庇古租稅),對外部利益給予補貼(此種補貼,稱為庇古補貼)。其目的在使外部效果內部化,促使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一致、私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一致,以解決市場失靈問題。
關鍵詞
外部利益、外部成本、社會成本、社會利益、土地開發
延伸學習
該期刊-上一篇
該期刊-下一篇